【华声在线】三年帮扶路,喜结瑶乡缘 ——湘水集团圆满完成驻点帮扶村江华瑶族自治县贝江村脱贫攻坚任务

时间:2021-05-16 11:40:03来源:华声在线·资讯广场 作者:袁石头 谢境 李峰
分享到

5月10日,湘水集团驻点帮扶村——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贝江村支村“两委”、村民代表来到湘水集团,将一块刻有“为人民雪中送炭,为政策锦上添花,精准扶贫办实事,情系百姓暖人心”的牌匾和一面印有“扶贫帮困伸援手,精准施策暖人心”的锦旗送到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易放辉和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副董事长、总经理蒋鹏飞手中,对集团三年来用心用情的驻村帮扶工作表示衷心感谢。

据了解,湘水集团驻点帮扶的贝江村地处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大瑶山中,属于集中连片的老少边穷深度贫困地区,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,是涔天河水库的移民村,全县最大的深度贫困村。全村面积约5.3万亩,其中,林地面积48056亩,耕地面积687亩,是典型的林区村。全村共有1007户3387人,其中,建档立卡贫困户508户1914人。

自2018年3月集团进驻贝江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,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088万元,用于改善村内的道路交通、水利、安全饮水、农村电网、通讯等基础设施,解决村民出行难、饮水难、用电难、通讯难等问题。相继帮扶发展了食用菌种植、蜜蜂养殖、生态鱼塘三大扶贫产业项目,让贝江村从集体经济为零的“空壳村”一跃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的集体经济大村。

图 | 湘水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易放辉一行来到食用菌发菌房与村民亲切交谈,了解食用菌生产过程

扶贫扶长远,长远看产业。一直以来,集团都将产业扶贫放在重要位置来抓,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贝江特色的产业项目,增强村子的造血能力,夯实脱贫攻坚成果。充分发掘自身优势,发展了食用菌种植、蜜蜂养殖、生态鱼塘三大扶贫产业项目。特别是贝江村食用菌产业,按照“四跟四走”产业扶贫工作思路,采取“公司+村集体+贫困户”的帮扶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,合作社采取全天候自动化恒温生产模式,大幅提升了食用菌生产效率,每年可生产食用菌150万袋,年产值约1000万元,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,解决就业工作岗位80个,增加务工收入280万元,构建利益联结机制34户,年增收1000元。三年来,贝江村食用菌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,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,走出了一条贝江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发展道路,已成为江华县乡村振兴现场推介会重点观摩点。基地首次试制成功的黑皮鸡枞菌栽培种,结束了江华县黑皮鸡枞菌栽培种完全依赖外地采购的历史,在整个江华县的食用菌种植产业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图 | 食用菌种植

图 | 黑皮鸡枞菌试制种培育

图 | 蜜蜂养殖

图 | 建设后的生态鱼塘

同时,集团大力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。建设村组道路5条10.2公里、巷道1条200米、机耕道1条400米、设置道路安全护栏320块,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。新建3.5米宽的砂石道路680米,1.5米宽的生产便道700米,满足油茶基地生产需求;新建灌溉蓄水池2个、灌溉水管1.52公里,改善了村内山丘高岸田的灌溉条件。新建河堤162米,修复洪水损毁的冲漕护坡2处、村组道路水毁路基22处,保障了村民生命财产安全。新装太阳能路灯144盏、设置户外垃圾桶316个、新建通讯基站2个、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处、新建便民渡口1个、完成4个村民小组农村电网改造等,村内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,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。集团还帮助在村内设立了农家书屋、培训室、党建室、党员活动室等设施,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图 | 修建后的村道

图 | 农家书屋

在集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,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扶贫济困募捐活动,为贝江村共筹款11.901万元,用于开展各类慰问以及帮扶因灾因病需要关怀的农户;开展扶贫助学济困活动4次,为寒门学子送去温暖和希望。为解决贝江村蜂蜜滞销问题,集团大力组织开展消费扶贫,累计销售蜂蜜3264斤,实现销售收入18.808万元。

2018年贝江村整村脱贫出列。2020年同年底建档立卡的508户贫困户1914人全部实现脱贫。集团圆满完成了省委、省政府下达的脱贫攻坚任务。驻村三年来,湘水集团贝江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连续三年被省驻村办评为“优秀”,工作队队长袁石头同志被授予“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称号。(通讯员 袁石头 谢境 李峰)

责编:

来源:华声在线·资讯广场